我的账户
知行大学

知行大学-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 无需基础轻松入学

  • 就业加薪全国保障

  • 学费超值无息分期

  • 名企标准系统教学

  • 行业专家精品小班

  • 高效学习贴心服务

  • 试卷信息
  • 试卷试题
  • 收益排行榜
  • 分享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章节练习 (第七章)

1、下列“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1分

2、在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单选题 1分

3、“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是贯彻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 单选题 1分

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间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单选题 1分

5、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单选题 1分

6、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 单选题 1分

7、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单选题 1分

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单选题 1分

9、“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符合()规律 单选题 1分

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单选题 1分

11、认为儿童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发展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单选题 1分

12、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13、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单选题 1分

1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 单选题 1分

15、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将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的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单选题 1分

1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这句话反映出古人早就注意到()的关系。 单选题 1分

17、教师让学生扮演《变色龙》中的人物,体会奥楚蔑洛夫的虚伪与人性的贪婪,属于()。 单选题 1分

18、《学记》中提出“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的道德原则。 单选题 1分

19、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单选题 1分

20、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 单选题 1分

2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单选题 1分

22、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水平。 单选题 1分

23、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单选题 1分

24、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原则。 单选题 1分

2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单选题 1分

26、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单选题 1分

27、“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28、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单选题 1分

29、有一天,小明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并没有立刻把小明找来训斥一顿,而是在班上责备全体同学“咱们班今天有人迟到了,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事后,全班的人都来教育小明,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班都迟到了!”小明很快就克服了上学迟到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品德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单选题 1分

30、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31、王老师班上有两个学生,都有做气,无视纪律,不服管教,任课老师每次都向王老师抱怨这两个学生怎么管都管不好,但王老师却看到了这两个学生的巨大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两个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问王老师的教育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单选题 1分

32、运用班级中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单选题 1分

33、王老师教育学生有方,他很注意培养班集体,并能统一各方面的力量,做到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主要贯彻了()的德育原则。 单选题 1分

34、李同学一直以苏林斯基的名言“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作已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的依据,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德育的() 单选题 1分

35、王峰,经常到、旷课甚至打架,学习成绩也比较靠后。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王老师发现他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经常表扬他,得到表扬后的王峰逐渐改变了自身的很多缺点。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了() 单选题 1分

36、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 单选题 1分

37、()就是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付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单选题 1分

3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单选题 1分

3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4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单选题 1分

41、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单选题 1分

42、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4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44、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单选题 1分

45、初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单选题 1分

46、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单选题 1分

47、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单选题 1分

48、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49、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进行德育的途径是() 单选题 1分

50、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对学生进行规范的礼仪教育,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礼仪细节的具体做法都规定得很清楚,学生能照着做。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单选题 1分

51、在小新看来班级规章制度如果不能维护大家的利益、是可以修改的、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新处于()。 单选题 1分

52、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有一句名言:“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单选题 1分

53、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和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单选题 1分

54、柯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 单选题 1分

5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 单选题 1分

56、()是德育实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单选题 1分

57、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的要是() 单选题 1分

58、“让学校的一草一木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的德有方法。 单选题 1分

59、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单选题 1分

60、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单选题 1分

6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离不开教育,由此看来,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做到() 单选题 1分

62、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单选题 1分

6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单选题 1分

64、学校德育效果决定于()。 单选题 1分

6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单选题 1分

66、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仁"这一观点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单选题 1分

67、辨析题: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简答题 1分

68、辨析题: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简答题 1分

69、辨析题:德育就是德教育 简答题 1分

70、辨析题:德育过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开端。 简答题 1分

71、辨析题: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认同与内化两个阶段。 简答题 1分

72、辨析题:小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习俗水平。 简答题 1分

73、简述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简答题 1分

7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简答题 1分

75、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简答题 1分

76、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简答题 1分

77、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简答题 1分

78、简述贯彻德育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1分

79、简述贯彻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1分

80、简述贯彻德育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1分

81、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 1分

8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简答题 1分

83、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的头发很长。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5分钟交流会。阎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这样好吗?”于是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阎老师说:“有位名家说得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的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问题: 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的意义。 简答题 1分

84、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 (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2)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简答题 1分

85、林溪是班上有名的捣蛋包,有些不良习惯积习难改。班主任徐老师请她选择自己最敬佩、最喜欢的同学做同桌和前后桌同学来帮助他;另外,坚持和林溪的家长每周末电话交流一次,就林溪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等内容进行沟通,通过半年努力大家获得了成功。 问题:该案例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请加以评析。 简答题 1分

86、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在前排同学的后背贴纸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曾用小石头砸坏了邻居家的窗户。他经常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9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新的班主任,父亲对新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有办法,请你帮我严加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班主任对他的父亲说:“你孩子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问题: 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 简答题 1分

87、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频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问题。 请结合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简答题 1分

暂时没有数据

推荐试题

关注我们
知行大学-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客服电话:400-0755-434

客服邮箱:service@runningstudy.com

周一至周五 9:30-18:30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4-2025 知行大学-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Inc. Powered by 尚途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海城路239号武林教育城二层尚途教育集团

粤ICP备16102779号-1

技术支持: 尚途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