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的本质是( )。 单选题 1分
2、下列不是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 )。 单选题 1分
3、人们最初用来进行资源配置的方法是( )。 单选题 1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呈现出差异的原因是( )。 单选题 1分
5、纯粹的公共产品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单选题 1分
6、需求曲线越平坦,表示( )。 单选题 1分
7、大公无私、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属于( )。 单选题 1分
8、不论其收入水平如何,每个人都要缴纳同样数量的税收。这种税收制度是( )。 单选题 1分
9、当作出社会决策所需的人数上升时( )。 单选题 1分
10、政府对经常性的产品与服务以及资本与劳动的购买属于( )。 单选题 1分
11、根据“鲍莫尔模型”,在累进部门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单选题 1分
12、公共支出成本分析的基本工具是( )。 单选题 1分
13、特别强调理性经济人对政策的反应的是( )。 单选题 1分
14、从公共支出政策效应分析可知,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效率上,通常( )。 单选题 1分
15、政府修建新地铁系统,真正得益的将是( )。 单选题 1分
16、通货膨胀税是指( )。 单选题 1分
17、税收按照税基可以分为( )。 单选题 1分
18、下列选项中,作为财富税税基的是( )。 单选题 1分
19、传统意义上,认为间接税和直接税的区分标准是( )。 单选题 1分
20、关于关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说法,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单选题 1分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商主义思想的是( )。 单选题 1分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所得税指数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是( )。 单选题 1分
23、下列属于“自主决定项目”支出的是( )。 单选题 1分
24、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该保持每年预算平衡。其理由不包括( )。 单选题 1分
25、财政原则的复归需经历一定的步骤。其中不包括( )。 单选题 1分
26、经济学研究的最主要问题包括( )。 多选题 2分
27、下列选项中,需求弹性比较小的商品有( )。 多选题 2分
28、利益集团相对于普通选民具有的优势有( )。 多选题 2分
29、政府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做法通常有( )。 多选题 2分
30、政府的赤字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包括( )。 多选题 2分
31、帕累托效率。 简答题 3分
32、非排他性。 简答题 3分
33、多数票规则。 简答题 3分
34、理性预期。 简答题 3分
35、增值税。 简答题 3分
36、简述公共产品的两步骤识别方法。 简答题 6分
37、从微观的角度简述公共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 6分
38、简述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税归宿的几种情况。 简答题 6分
39、简述中性税收的两条重要思路。 简答题 6分
40、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答题 6分
41、从时间、空间、结构等角度论述公共支出分配的效果。 简答题 10分
42、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7月4日,福建上杭县下都乡渔民发现大批死鱼出现,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紫金山又在排毒水”。“毒水”是渔民对紫金矿业采矿过程中所产生废水的称呼。汀江渔民经常因为“毒水”遭遇死鱼现象,只是紫金矿业从不承认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此大规模的死鱼出现引起了渔民的愤慨,问题当即被反映至当地政府。据渔民回忆,当时死鱼水域的水质明显呈绿色。 7月12日,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流域的消息被证实,仅汀江流域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即达378万斤;同日紫金矿业紧急停牌,公告了9天前的废水泄漏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进入汀江。这正是汀江死鱼及水质变绿的原因,也是紫金山矿业第一次公开承认污染问题。自此,紫金矿业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政府部门紧急介入,环保部、福建省环保局、福建省证监局等调查组随即赶到。环保部会同福建环保厅、龙岩市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最后认定,此次事件是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因在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 责任追究迅速推进。福建省政府责令龙岩市环保局长辞职、上杭县县长停职检查。此前,上杭县政府也对县环保局局长、经贸局局长给予停职等处罚。上杭县公安局还刑事拘留了肇事铜矿湿法厂厂长、副厂长及环保车间主任3人。以上所有处罚措施,环保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及处理意见都仅限于此次突发事故。而在此前,居住当地的上杭人,已10余年不敢喝自来水(水源来自汀江紫金山下游)。多年来,上杭人仅买水一项费用累计支出便在亿元以上,因环境污染转产的下都乡渔民每年损失2000万元以上。(资料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08月03日,节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公共经济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紫金矿业污染现象是市场失灵的哪种表现形式?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中“联合调查组”的介入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6分) 简答题 10分
2人学习
0人学习
6008人学习
6008人学习
7人学习